發布時間:2025-02-18 發布作者:上海通蔚生物
細胞污染會對細胞后繼培養造成一定問題,了解細胞常見細胞污染問題,針對當前問題快速判斷是至關重要!為了讓大家區分細胞污染,通蔚針對細胞常見污染類型進行盤點。了解這些常見細胞污染類型,會后續培養細胞預防污染打下基礎。
細菌污染形態大小在0.5~5μm,形狀呈現球狀或桿狀,形狀規則,分布不均勻;一般細胞污染后48-72小時增值爆發式增值;營養被消耗掉,細胞培養基變黃,呈渾濁,通過鏡 下觀察,有明顯的定向運動。
處理方法:對于細胞輕度污染可用10X雙抗清洗處理,如果細胞較為真貴,可以嘗試離心收集細胞,用新鮮培養基重懸,并通過0.22μm的濾器過濾除菌,對于重度細胞污染建議消殺后棄掉。
酵母菌和霉菌是兩種常見真菌的形態。霉菌污染通常呈現為絮狀、絨毛狀或蛛網狀,而酵母菌污染則更像是分散的小顆粒或成團的菌落;常見肉眼可見的菌落,真菌污染會導致培養基顏色發生各種變化,包括變黃、變綠、變黑、變紫等等;隨著時間的推移,真菌會逐漸擴散并污染整個培養體系。真菌會產生孢子,孢子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和傳播性,容易污染其他細胞。
處理辦法:真菌污染較難根除,不建議保留,建議消殺后丟棄;由于真菌污染難以清除,預防更為重要。
支原體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原核生物,在光學顯微鏡下難以觀察,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或特殊染色方法;感染支原體的細胞,在某一時間點碎片突然增多,還包括細胞生長變慢、形態改變(如細胞變圓、出現空泡)、培養基pH值變化不明顯等;氣溶膠傳播是支原體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,操作過程中的交叉污染也比較常見,支原體污染會對細胞的生長、代謝和功能產生廣泛的影響,嚴重干擾實驗結果!
鑒定方法:PCR法、顯色法、熒光染色法、培養法
處理辦法:若細胞狀態尚可,添加支原體抑制劑培養2-3代可轉陰;若細胞狀態很差,建議消殺后丟棄。預防勝于治療。嚴格的無菌操作、定期檢測、使用支原體清除試劑預防性處理等措施都非常重要。
黑膠蟲無明確定義,在鏡下無法直接觀察到。主要表現為細胞狀態差、黑點多或碎片多,布朗運動。通過檢測發現主要為支原體污染,部分為未知增值不明顯支原體污染。
處理辦法:通過各種檢測方法排除已知的污染,例如支原體、細菌和真菌。 如果確定是支原體污染,則應使用針對性的支原體清除試劑。如果排除了所有已知污染,仍然存在“黑膠蟲”現象,則可以嘗試使用一些廣譜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,但效果難以保證;若細胞狀態很差,建議消殺后丟棄。
嚴格的無菌操作、定期清潔和消毒、使用高質量的培養基和血清等,都是減少“黑膠蟲”污染的關鍵
上述為大家介紹細胞常見的污染及原因。通過了解上述細胞污染及處理方法,確保細胞培養實驗結果的可靠性。為了避免細胞污染,平時在細胞培養同時,預防最關鍵。